如何在“产品介绍会议”中如鱼得水?
准备充分很重要,这个准备指的是心理上和内容上,其中,心理上的准备更重要。同时,心理上的准备程度会影响内容的准备程度。
3个月前,第一次在公司内部做很正式(就是有CEO、CTO以及几个部门老大参加的那种)的产品方案介绍,当时表现很烂。
上个礼拜,我又在公司内部做了一次很正式的产品方案介绍,还是表现的很烂,不过这回烂的重点和3个月前有所不同。(可能这也是进步的一种表现吧?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了)
所以,我想结合这两次的经验,尝试描述一下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下做产品介绍的整个流程应该如何以及要注意的点。目的呢,主要是为了梳理清楚,方便自己在脑袋里存档,以便于第三次再做这种事的时候不至于让自己很不满意吧。 //所以本篇文章不是指一般的私下沟通哈
先谈谈前两次经验给我的最大感受吧,个人认为绝对影响产品介绍中的每一步,没错,是每一步:
准备充分很重要,这个准备指的是心理上和内容上,其中,心理上的准备更重要。同时,心理上的准备程度会影响内容的准备程度。
我的第一次介绍很烂嘛,看之前那篇文章可以感觉出来。我认为归根还是因为当时没有把内部产品介绍这件事看的很重要,或者说没有意识到它很重要,所以准备的内容(当时没有讲清楚市场背景、产品线大框架等)以及之后的围绕讨论都比较猝不及防和挫败。
而为什么没重视,我觉得还是因为个人经历不足吧。虽然从书面知识上明白向上层介绍产品方案是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但是自工作以来,长时间身处创业公司,对“正式”比较没有概念,所以从行为上对正式的产品介绍还是没有重视,因此在准备上非常非常的不充分。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产品经理也有着这样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从矫正过来哈,哈哈。
虽然我觉得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是可以很快且有条理的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在短时间内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多数人,还是需要先前的梳理准备才可以吧。真的不是给自己找理由系列,哈哈
第二次介绍,当然好一些,虽然上周的工作时间真的比较紧张,不过还是做了PPT来辅助做介绍,毕竟,PPT是“好用的题词器”嘛,至少上次的一部分错没有犯了。当然,发现了很多做的很不好的地方,这个后文会介绍到。
ok,说完最重要的也是要最先武装好的意识问题之后,下面正式开始梳理流程。
1、产品介绍要做的好,省不了之前的方案N
既然需要一个会议来正式和上层大佬们沟通产品方案,那么一定是相对来说的大事件嘛,毕竟,产品迭代什么的一般是不需要这样的排场的。所以,在产品介绍会议之前,你应该已经做了非常多的相关工作,而会议,不过是你前段时间工作内容的一次展示方式而已。
那么,在会议前的日子里,你都在干嘛呢?
• 获取各方面的相关信息;
• 综合思考产品形态;
这里的产品形态我主要指的是,产品要做成什么样子、特色是什么。举例一下:
• 可以专做A股资讯,特色是…;
• 可以专做A股资讯工具,特色是…;
• 可以专做A股交易工具,特色是…;
• 可以专做A股社区,特色是…;
• 可以专做A股社交,特色是…;
• …
可以发现要做成的“样子”的不同,其实就是产品的重点不同,至于你想用什么来作为产品的重点,这个就需要结合你获取的相关信息了:(不分先后,因为不同情况考虑因素不同)
• 公司的整体战略是啥?(虽然有点虚,但是确实不太可能违背这个去做新产品或者合作产品的规划)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编辑很强?市场销售很强?技术很强?…一般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避免用短板去搏)
• 部门的现有资源和资源竞争力?(人力?财力?…是否有多余的资源能够支持)
• 对应市场的情况?(行业情况如何?竞品如何?…是否有竞争力)
• 盈利情况?(怎么盈利?…看起来靠谱的大饼总是要画的)
• 需要的资源情况?(人力?物力?的需要程度…)
• 外部资源的情况?(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时候需要着重考虑,他们已有的资源?能够合作的资源?合作的力度?…有时候会因为资源的不同,而能够碰撞出新的东西)
不过一般来说,不太可能出现只有一个产品形态的情况,大多可以根据各方面的考虑,得出几种产品形态。
but,这里问题又来了,你可能考虑了几种方案,每个方案你也都细化下去过,但是,你依旧想不清楚哪个方案最好,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把所有方案相对量化的放在一个地方整体去看。
建议可以强制自己把可行的方案都列出来,然后做各方面的对比,看看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下,哪些方案才是最合适的。
确定了合适的方案之后,可以再深入考虑一下,每个方案是否有可变的地方,再重复以上的对比劳动,得到方案A,变种abc。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梳理出范围内的最优解方案;
知道各种变种,为产品会议上的讨论打下基础,不至于在别人提出质疑的时候懵圈;
2、产品介绍要做的好,省不了演讲的内容逻辑梳理
这个步骤的形式的主要内容目测就是传说中很高大上但是很难做好的BRD和MRD了。
没有经历过很大的公司,不清楚到底大公司是怎么看待BRD和MRD的,就我个人觉得形式不是很重要,叫什么也不是很重要,把事情讲清楚就可以了:
• 市场分析、竞品分析、用户群体分析;[公知情况下非必需吧?]
• 产品定位、亮点、盈利与风险;
• 产品roadmap、资源配置、成本核算;
• 前几个版本的产品原型;
• 先讲什么、再讲什么,之后讲什么,哪部分重要、哪部分其次、如何才能连贯起来比较顺,这是需要逻辑的:从大到小、从面到点、从框架到具体,轻重明确、篇幅明确。
因为是给大家看的,因此形式一下还是要的,一般都是PPT吧。这里建议,不要一上手就做PPT,就跟做个需求分析不要一上手就画电子原型图一样。
用思维导图把要说的方面一个个列清楚,每个方面的每个点也都描述清楚,逻辑框架搭出来,再调整,最后再根据这张调整好的思维导图去写PPT,事半功倍。要知道,PPT最重要的还是逻辑,并不是排版。(恩,排版排第二)而一边排版,一边想逻辑,这种一心二用的模式容易顾此失彼。
另外,建议在最优解结束之后,附上第一步做的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这样可以在讨论阶段中用上。
3、产品介绍要做的好,省不了临场演讲的能力
这个步骤,固然一部分需要上个步骤的功课打底的好,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临场口头发挥的好。
这跟考试不一样,考试是平时努力积累,考试的时候把积累的东西以稳定的心态释放出来就可以了。但是正式讲话就不是这样了,不仅考验你说话内容的逻辑,还考验你的演讲能力(包括心态)。
• 总体上框架是否清晰、详略是否得当;
• 过程中主要关注重点是否明确、过渡是否连贯;
• 小结或者总结中主要关注是否切中主题、是否提示要点;
• 整个演讲的过程中,语速是否合适、时间是否合适、听众是否理解;
两次经历中,我都发现了自己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平常可以做到有逻辑有主次的说话,但是正式场合的演讲的话,就弱鸡了。
这个能力,需要锻炼,需要加入自己的增值排期中。
4、讨论中随机应变和自我修复进步
无质疑的全票通过的产品方案,大家都是成年人惹,就不要想这种情况了吧?哈哈。
在产品方案介绍完毕后,大家势必会对产品方案有其他想法、有补充、有质疑,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他人提出来了你之前想到过的方案,那么俺们上文第一二步做的准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其他人提出来一些你之前没想到过的方案,那么就要快速分析可能性了,如果暂时分析不清楚,就要记下来,会后仔细想想咯;
产品方案被完全质疑,那么就要问清楚质疑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
• 信息展示问题(PPT主次不明确、信息不完全…)
• 内容有问题(模式不够靠谱、盈利不够吸引、方案展示图不够直观…);
各方对整体行业和竞争力的理解不同;
一定要问清楚,不然之后的工作就没法儿做啦。
虽然会有各种声音,但是一定要端正态度,要知道这是个对自己来说性价比非常高的环节哇。为啥这么说呢?
通过别人的问题、询问的信息、质疑的方向,可以了解到自己哪里信息展示不够具体、不够明确,哪里重点不够突出,抑或是方向性上的想法缺漏。这样,记录下来这些点,之后可以进行查漏补缺嘛。
以上,其实每一步骤都是学问,but并没有在本篇把每个步骤都讲的非常细节。希望之后能够有时间把细节补齐吧。总之,需要一次次去巩固练习,通过一次一次的复盘和总结中,获得进步。也希望有缺漏或者不正确的地方,大家能够留言告知,共同进步哇~
本文原作者:
killifer,微信公众号:killifer,金融资讯&工具类产品经理。脑洞大、笑点低、间歇性“有毛病”的理工科实力逗比少女。
本文转载发布于pm圈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